4月10日,#今日的龙含量好高#、#龙年龙月龙日龙时#等论题先后登上新浪微博第一和百度第一,引发网友热议。
你知道吗?今日7时至9时,将迎来2024年首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除了今日,2024年还将有2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分别在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时至9时。
2024年有3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
何为“龙年龙月龙日龙时”?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地理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表明,依照我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编年岁月法,“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即辰年、辰月、辰日、辰时,结合对应各个地支的十二属相,这一时段天干地支八个字中的地支全为辰龙。
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代选用“干支历”,即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般配而成的60组不同称号,用来表明年、月、日的次第,如此循环运用。
“我国古人又以十二属相对应各个地支,本年为甲辰龙年,所谓龙月、龙日、龙时即为辰月、辰日、辰时。”王科超说,2024甲辰龙年的龙月里有3个龙日,因而将呈现3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分别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时至9时。
“这个时辰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的日子必定特别吉祥吧?”关于交际渠道一些网友的疑问,王科超解说称,“这仅仅我国阴历选用天干地支计时的一个风趣现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无需过度解读。”
对此,网友们纷繁接起了好运,并有网友表明“古怪的知识点又添加了”,“感觉这样的日子会特别吉祥”。
新闻多一点》
为什么2024龙年叫“甲辰龙年”?
我国地理学会会员、天津市地理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本年是甲辰年,与我国古代运用的干支编年法有关,它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编年法详细来历时代难以考证,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发现很多的干支记载。“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干支便是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次序调配,组组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编年、月、日、时的称号。例如,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字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组成“甲子”,把天干的第二个“乙”字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组成“乙丑”,顺次类推,当十个天干轮完一遍,第一轮的地支“戌”和“亥”没配完,这时再从“甲”开端,持续与没配完的地支般配,共60对,从“甲子”到“癸亥”为一周,又称“六十花甲子”,如此循环往复,循环运用。
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运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编年。那么,怎么快速地把公元编年换算成干支编年?
赖迪辉表明,将公元年数减去3后再除以60所得的正余数便是该年的干支序号。如余数为1,则该年的干支序号为1,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知该年为甲子年;以此类推,如余数为2,则该年为乙丑年;如余数为59,则该年为壬戌年。如余数为0,则该年为癸亥年。
赖迪辉表明,为了便于回忆,古人还选用十二属相来形象化表达“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如古人把辰时(上午7时至9时)称为“龙时”,因而就用“辰”代表属相龙,所以甲辰年又称“龙年”。
公历2024年为啥比阴历甲辰年长12天?
地理科普专家介绍,公历2024年为闰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阴历甲辰年(龙年)则是平年,全年共有354天。
我国地理学会会员、天津市地理学会理事杨婧解说说,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在我国民间俗称“阳历”,是依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拟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因为回归年不是整数,所以规则公历每4年设置1个闰年。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全年366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全年365天。2024年能被4除尽,所以是闰年。但如果是整世编年(如1800年、1900年、2100年)能够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仍为平年。
阴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它对年、月和节气的组织是以月相盈亏和太阳周年视运动两个天然周期为依据拟定的。
阴历依据月亮的朔望改变定月,全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也称回归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0至12天。
为了调理12个朔望月与一个回归年的时差,我国古人选用设置“闰月”的办法。现行阴历“置闰”办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2到3年添加1个月,添加的这个月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叫闰年,包括13个阴历月,年长384天或385天,反之没有闰月的年份称为平年。
阴历甲辰年没有闰月,因而是一个平年,其对应的公历日期为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合计354天。
归纳来历:央视新闻、新华社、我国新闻网、上观新闻、新华角度